不可替代读后感(经典五篇)。
不可替代读后感 篇1
读了一本好书,吴非先生的《不跪着教书》。因了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的不能平静。和他所有的作品一样,读完之后带着一丝感伤,感慨于当今的教育还存在那么多的弊端;而更多的则是一种激励为教育战线上的有那么多优秀的教师为而感动。
评价一个人职业道德情操的高尚与否,关键并不是看他在为自己标榜着什么,而是要看他为别人付出了什么。人与人之间,任何一种与功利相挂钩的交往,都会丧失生命本身所拥有的纯度和馨香。教师的职业应该是高尚的,教师的心灵永远都应该是纯净的。“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我认为这种“站直”指的就是教师要有信仰、独立的思考、有爱和善良的情感。
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有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帕斯卡尔说过:人的肉体是可怕的,人的灵魂也是可怕的,而更可怕的是它们居然能结合在一起。可见人没有信仰是可悲的,而如果人的信仰是假的,则很可怕。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精神的追求,他的学生就很难成为“站起来”的人。
教师还要有独立的思考,并把这种独立的思考意识转化成自己的思想,通过自己的言行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正确的思考和生活。不仅要让他们学会质疑,而且要教会他们大胆的假设、拓宽求证的思路、在分析中展现独特的推理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要学会多读书,学会站直了读书,这样才能学会思考。
就教师的职业而言,对教学工作的机械重复、对生活的淡漠是对职业的'亵渎。有了热爱的品质,教师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保持职业的激情,用自己爱和善良的情感来教会孩子懂得爱、懂得善良。如果没有爱的教育,世界在人的眼中就没有了善良和温情。一位优秀的教师,他的职业敏感和对新事物的追求将会产生一种近乎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往往能教育和感化他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学生感受到我有一位伟大的老师,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到精神的源泉和生存的动力,这样他们才能从学习中感受到愉悦。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位合格的教师要有睿智、好口才、有激情。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交流、更好的沟通、才能展现学科的内在魅力和教师的个性。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并且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教师才是魅力的、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希望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要知道自己的界限,知道什么该坚持,知道什么该放弃,知道怎么样更适合自己的个性特征。于是,我们就不需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只需要做一个找准了自己位置的人,成功就成了附属品了。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以为这很容易。现在的好位置不代表正确的位置,“认识你自己”从来都是难的。只有坚持认清自己,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像螺丝钉一样深入下去,才能取得最后成功。
我们常因自己的慵懒而埋怨周围的竞争太过激烈,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强调自己的压力过大。事实上,没有压力,人会变的更加的无所适从。所以面对当今的中国教育,我坚定的告诉自己:站直了,别趴下!就像淘金者,满怀勇气与渴望,用爱和坚韧去挖掘,就一定会收获喜悦。我会一直努力,惟有如此,才是享受生活,享受挑战!
不可替代读后感 篇2
《心想事成》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我心中的迷雾,让我看到了希望的光芒。它让我深刻理解了“心想事成”的奥秘,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书中那些勇于追求梦想、不畏艰难险阻的人们所感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心想事成”的真谛,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力量。
书中提到的“内在力量”让我印象深刻。它告诉我们,每个人内心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潜力,只要我们能够唤醒它、运用它,就能够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这让我意识到,要想实现心中的愿望,就需要不断地挖掘和提升自己的内在力量。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消极抱怨,而是学会了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克服。因为我知道,只有保持一颗平和、乐观的'心,才能够更好地吸引美好的事物来到我的身边。(节日祝福网 WWw.zR120.CoM)
《心想事成》这本书不仅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和方法,更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极大的滋养和成长。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不可替代读后感 篇3
在《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老师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做教师的职责,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要做到的:
一、要抛弃学科本位的思想:
身为教师,不负责任,那就是老师的悲哀。老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不以分数为标准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事的态度,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人的原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但他认真,诚信,富有爱心,作为教师,你应该为这样的学生自豪,虽然这样的学生不会给你带来所谓的荣耀,但会让老师的内心变得踏实!
二、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
一个老师不能一味用语言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良好的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老师,你希望学生善良,那老师的内心就要柔软和慈悲,你希望学生正直,那老师就要诚信,你希望学生积极向上,你老师就要不畏困难,你希望学生阳光朝气,那教师就要乐观开朗,老师要知道,若干年后,在你的学生身上会折射出老师的.影子,我们希望,这些影子是美好的!
三、要有执着的方向:
在当今人心浮躁的社会,老师要耐得住寂寞,不沽名钓誉,要能经受住一些诱惑。我们要明确,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老师的着力点在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站立的“人”是我们永远努力的方向,身为教师,千万别把心思花在人际关系的内耗上。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展示了老师的气节和气度,它是一本让老师补钙,让老师醒神的好书,值得一读。
不可替代读后感 篇4
寒假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从一开始的认同到叹息到思考,我的思绪随着一篇篇的随笔起伏着。
在序言中吴老师写到的困惑也正是我现在面临的,会为了一节课上的学生优异表现欢喜,为了学生的麻木而痛苦。为处于这样的中国教学大环境而担忧。
当成绩指挥棒成为衡量的标准,当主课老师承受着外界的巨大压力,当学生为成绩奋斗着,都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到以后的无奈接受。其实作为小科目老师的心也在颤抖,我们同样也热爱着自己的专业,同样也希望自己的课程能为自己的学生留下些印记,可能这些印记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会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从一开始的困惑到后来的理解,从中我们体会到了许多。可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惑我:“我们到底需要培养怎么样的人才?培养什么样人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