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米观后感
时间: 2025-06-03三袋米观后感(经典17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袋米》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袋米观后感 篇1
这天看了《暖情》,令我深受感动。我是在电视上看的。
《暖情》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冬冬和他的.爸爸。他们很穷,租了一间屋子住,每一天以捡纸壳、塑料瓶为生,只能吃榨菜和馒头,冬冬有一把口琴,爸爸有一辆三轮车,但是他们执意要找到小男孩的母亲。一次,冬冬捡了几个易拉罐,准备给爸爸。这时,几个放学的小孩从他身边经过,把他的易拉罐踢到了马路上。小男孩去捡那几个易拉罐,不料,被车撞伤了,送进了医院。
冬冬出院不久,就找到了妈妈。但是,妈妈把小男孩和爸爸分开了,小男孩住在富裕的家庭,爸爸还是老样貌。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如何坚强、如何奋发向上。
三袋米观后感 篇2
整部电影主角就是这些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有的很萌、有的很丑,它们像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而人类在这部影片中反而成了破坏它们生活的恶魔。
海洋很美,很神秘,而人类的出现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
大自然给予了人类无穷的智慧,让人类拥有高端的科技,而人类却用这份智慧伤害着我们的海洋母亲,让自己成为了残害生灵的'恶魔,而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与自然和平共处,与动物们分享这个地球,人类是被自然选择中生物,我们应该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智慧去保护这个世界,保护这些生灵,而非凌驾于它们之上,其实我们人类也同样的脆弱和渺小。(经典范文网 WwW.995563.cOm)
三袋米观后感 篇3
我读了《三袋米的故事》很感动。
一个农家的孩子,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妈妈由于生活所逼,长期劳累,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腿的关节都变了形,不能干农活,孩子在学校吃饭,每月要交30斤米。她家哪有米啊?于是妈妈拖着病腿一瘸一拐地到邻村居民那一家一家讨。学校负责收米的叔叔看后不满意地说:“你的米怎么这样杂?这次算了,下次不能拿这样的米。”妈妈一个劲地说:“对不起……”后来两个月她也交来这样的杂粮。收米的叔叔发火了,不收了。妈妈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无奈地讲出了实情。
收米的叔叔听了很感动。向学校领导反映了情况。学校给予照顾,给她的孩子助学金。后来这个穷孩子发奋学习,考上了全国闻名的清华大学……我读了这个故事很感动,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同时也联想到自己的妈妈对我也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一定要学好本领,将来报答她。
三袋米观后感 篇4
这个故事说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孩子的父亲死了,母亲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得了风湿病,交不出30斤米,所以她就去讨饭,最终被校长知道了,以特困生的名义免去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讲了母亲讨米供儿子上学的故事,把儿子和母亲请上台,儿子扑在母亲的怀里,嚎啕大哭。
读了这个故事,相信很多的人都会流下眼泪,多么感人啊!为了孩子上学,去讨饭。多么无私啊!像大芭蕉把营养给小芭蕉一样,而自己却枯干了,母爱正伟大,像大海一样广阔,像泉水一样淌不尽!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撑起遮风挡雨的伞。伟大,无私……
生活中,也有伟大的母爱,你们是否感知,又是否报答,文中的儿子以优异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相信所有的母亲都是别无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能够为我们的社会做有益的事情。
母爱伟大,为了子女,无论受过多少磨难,都无怨无悔,希望我们做子女的都能够体谅倒他们的良苦用心,好好的报答他们。
三袋米观后感 篇5
前段时间,爸爸在书店给我买一本《娘的三袋米》的故事书,读完我感动了很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学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两次给学校食堂上交的“伙食”都是早稻、中稻、晚稻、细米的混合物,而作为生活费的现金呢?是丁丁当当的硬币凑够的五元钱。第三次交粮由于管理员拒收,母亲双膝盖一弯,跪在厨房师傅面前,道出了“这米是我讨饭得来的”的真相。
作者的这位母亲,虽然贫穷,但心中有爱,有梦想;虽然乞讨,但一样活得有尊严,一种特殊的伟大的尊严!同时,这位母亲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个争气的儿子,文中的儿子更幸运,因为她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故事看完了,可那三袋米带给我的那份感动和激情,却时时在我心中萦绕。
在我们人生崎岖坎河的旅途上,从吮着乳汁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是在母亲无私的呵护中茁壮成长。当我们生病时,母亲焦急地守护,常常抱怨咋不生病在自己身上?也好代儿受罪;当我们在外面遇到挫折或者哪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母亲会用心来开导我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理。有母爱的滋养,我们并没有孤独和惶恐,反而更增加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当我们学习疲惫时,母亲会默默的送上一杯热水,一杯牛奶;当我们情绪低落甚至会对她打发脾气,而这些,母亲还会默默的承受。
这就是母爱,真挚无私,不求回报,永不停息。感化一切。
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牢记这首诗,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袋米观后感 篇6
今天晚上,观看了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的小学生安全教育特别节目。
开始的时候,主持人让他们玩一个游戏,一诺哥哥拿着一块厚厚的玻璃板,分别每次上一个同学去推动,结果没有推动,一次上五个同学,还是没有推动。主持人悄悄告诉他们一个秘诀,集中力量,五个人一起,就推动了。这说明发生踩塔事故的冲击力是不可抵挡的。在人多拥挤时,怎样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专家告诉我们,用双手护住头部、胸部侧趟在地上,卷住身体,这样就可以把伤害避免到最小。
节目还讲了有些小同学经历了被车辆撞倒,食物卡在食道里,被热油烫伤,从楼上摔下来受伤等安全事故。这都是因为一些小小的.疏忽,造成了对生命,身体的伤害。只要注意安全,这些事故都可以避免。
观看了安全知识教育片,使我们懂得了:学习安全知识,自救知识很重要,注意安全,关爱生命,才能迎接美好的未来。
三袋米观后感 篇7
10月23日,天阴沉沉的。我的心境无比激动,因为我们今日要去参观安阳市烈士陵园。
到达目的地,我们全校的学生列队依次进入。一走进去,满院的松柏罩住阴沉沉的天空,让我感受到那里的庄严,嗅到了那里英灵的气息。在那里,我们举行了对烈士们的祭奠仪式,参观了他们的遗像和事迹展览像。
安阳市烈士陵园,是为纪念解放安阳牺牲的烈士所建的。园内安葬有193位烈士遗骨和骨灰,其中就有170多位烈士系1949年解放安阳时牺牲。在血战玉皇庙、西关阵地战斗中涌现出的勇士们,他们激烈搏斗,顽强杀敌,英勇顽强地击退了敌人多次反攻,固守着阵地。爆破英雄、...员吴殿君烈士,他置自我安危于度外,眼睛震出了鲜血,耳朵失去了听觉,他却带着胜利的微笑向战友们挥手高呼:“同志们,冲啊。”
听着一桩桩惊天动地的感人事件,看着一个个名垂千史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安阳的解放,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光辉业绩值得我们永远颂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我们必须要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袋米观后感 篇8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长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子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儿子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吱唔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读后,晶莹的泪光中想起自己的母亲,为了我们能吃饱长大,母亲种田、喂猪、到工地干活,吃了数不清的苦,为了我们能上的起学,求亲告友到处借钱,受了数不清的白眼和委屈,而我们有时还嫌母亲唠叨,看着母亲日渐苍老的容颜,抚摸着母亲冬天粗糙开裂的手,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暗下决心一定照顾好自己的母亲。母亲,无论贫穷富有,无论时光如何变换,那亘古久远的母爱,永远如钻石熠熠闪耀在儿女的心房,给我们温暖、勇气和力量。
三袋米观后感 篇9
我看完八佰后才知道,里边有很多人为国旗而死,这时我才知道国旗是多么重要!国旗是我们一代心血而染成的。所以我们要爱护国旗。
军人的命也很重要,他们有妈妈,爸爸,孩子,老婆,八佰里面,有的.军人还没见过他的老婆呢!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击退小鬼子,有的军人还不到15岁就开始打仗,不到15岁的那些军人,都死了,最后一个是,为了打小日本的那个飞机。然后被飞机射中了,好残忍啊!肠子都出来了,然后因为气。气管断了而死。
我们的军人还是打退了小鬼子,为我们中国争了口气!我们知道了,新中国来之不易。
为那些死去的战友致敬!
三袋米观后感 篇10
目标:
通过世界粮食日班会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粮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粮食节约意识和珍惜粮食的习惯。
教学内容:
1、导入:播放一段关于粮食浪费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粮食问题的思考。
2、知识讲解:介绍世界粮食日的由来、意义和目的,让学生了解粮食问题的严重性。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 为什么粮食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b. 粮食浪费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c. 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粮食?
4、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5、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农民、消费者、政府官员等,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粮食问题的多方面影响和解决方法。
6、总结: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总结粮食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方法,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粮食。
7、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粮食浪费行为,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与家人讨论粮食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粮食节约计划。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
三袋米观后感 篇11
进入夏季,是学生溺水事件的高发期,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安全,提升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严防因游泳或其它意外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我校特于5月20日中学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新闻大求真》视频。
新闻大求真,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近几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如何预防溺水,如何进行溺水后的`急救等等
通过观看,同学们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了基本的安全自护常识,受到了切实的安全教育。
三袋米观后感 篇12
我今天观看了2021年新闻大求真溺水专题教育视频。
主要内容是:一、预防溺水,要做到“六不”。既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不私自下水游泳。
二、我们还需要掌握心肺复苏技巧。游泳注意事项。不慎落水,怎么自救等相关视频。
通过学习我增长了很多防溺水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我一定要把我学到的防溺水相关知识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三袋米观后感 篇13
今天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参观了瑞安西山烈士陵园,西山烈士陵园建于1975年,主体建筑有烈士墓、纪念碑和陈列馆。我们沿着台阶而上,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好像战士在守卫着陵园。我大步朝陵园走去,迫不及待地想去瞻仰烈士的风采。
一见大门,就看到高大的纪念碑高高地耸立在陵园的正中间,纪念碑上写着“瑞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九个金灿灿的大字,显得非常庄严和气魄。纪念碑后面埋着很多烈士的遗骨,旁边鲜花环绕,代表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敬爱。我们几个人一字排开,向我们敬爱的革命先烈敬礼,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你们是用鲜血来证明一切。我们要永远记着你们。
接着我们参观了陈列馆,里面有很多照片和一些先烈留下的以前用过的东西,我了解了我们瑞安的解放历史,还认识了很多革命先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林去病烈士。他生于1905年,死于1932年,27岁就被夺去了生命,他一生为了革命,为瑞安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要向林去病烈士学习。陈列馆还有一张张解放瑞安县城的照片,可以看得出当时战争非常的激烈。
我们要继承先烈的遗志,永远记得革命先烈的事迹,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三袋米观后感 篇14
母爱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 —题记今天,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读了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三袋米的故事》。我读着读着,眼前浮现出了母亲用针线将自己的爱缝进儿的衣衫中的场景。在那摇曳着的火光下,母亲认真的缝着。那跳跃的火苗,仿佛在鼓励着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激励着她的孩子努力学习,长大好报答他的母亲,“寒门出贵子”土墙上那一张张奖状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我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继续往下读。“啪”一声,我的耳边仿佛炸响了母亲打儿的声音。那位母亲万般无奈,心中无比气愤地生平第一次打自己的儿子。我的心随着这一声巴掌声颤抖了一下。这位母亲也是无比爱自己的儿子呀!她深明大义,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深知如果不读书,儿子长大还会像她一样饱尝人间的心酸。当母亲做出那个普通人不愿意做的动作—跪下时,我的心又被再一次震撼了。我看到了,看到了母亲沿街乞讨时所忍受的巨大侮辱,斥责,殴打,在她的身上反复出现。一种苦涩的液体滑过我的双颊,刺激着我的味蕾...这篇文章开头就说到,她患上了一种异常严重的晚期风湿病,可她却还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徒步走向十里多外的村子讨饭,这令我十分震撼。是为了让儿子完成学业的那种信念,托付着她,支撑着她,让她去讨饭,让她扛住了病痛的折磨。就在这种情况下,她也不愿告诉乡亲们,怕伤害了儿子那脆弱的心灵,多么伟大的母亲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还有哪首诗能完全表达我此时的心情呢?
三袋米观后感 篇1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又到了,学校里组织全体五年级的同学,去烈士陵园扫墓。
星期三的下午,我准时来到操场,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烈士陵园出发。一路上,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抬头一望,树枝一排一排的,十分整齐,就似乎是排着队,整装待发似得。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烈士陵园。一进烈士陵园的大门,庄严的感觉就油然而生。老师在一进门的时候就对我们讲:“不要说话,不要惊醒了烈士!当年战争的时候他们就没休息好,现在让他们好好的休息吧!”在正对大门的地方,有一座宝塔,上面全是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们,下面开始举行仪式,开始的时候,先是低头默哀三分钟,在这期间,我想:如果没有当年他们的英勇奋战,我们就不会有幸福美好的今天!
仪式结束后,我们围着烈士陵园走了一圈,我心中暗暗自豪:我是中国人!
在回去的,我心想:我们这只不过是走了十里路,比起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还差得多呢!我们就累得不行了;还有,我要永远记住那些曾经为中国流过血的烈士!
三袋米观后感 篇16
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
最近,我阅读了一篇文章,是王恒绩先生写的《三袋米》。我此时的心被触动了。每次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的泪都会不住地流下来。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失去丈夫的母亲独自辛苦地把儿子抚养到高中,儿子考上了高中,但学校要求每月交30斤大米,可母亲却三次都交的是杂色米。得了晚期风湿病的她每天清晨到十里多外的村子去打饭!校长知道了,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终于,儿子三年后以627分的高分考上了清华大学。当他知道了母亲的故事时,感激的泪花喷涌而出,两人深情地拥抱在一起……
我不知母亲的真实感受是什么,也许是兴奋,也许是激动,也许是自豪……
我最感动的还是那一处——
“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这段话,我的感触非常深。一个患了晚期风湿病的母亲,联系上文,她的腿僵硬变形,肿得变成梭子了,这是多么疼啊!走十多里路,该是多么艰难啊!也许有一个信念在激励她:一定要让儿子考上大学。日复一日,三个月,天刚蒙蒙亮出发,黑夜掌灯后才回家,这让常人难以忍受的!!!更何况是一个晚期风湿病的患者呢!我的心里真的为母亲心疼,我想对您说:“好好休息吧!”也许他会不同意,因为在她心里最重要的,不是生命,而是希望儿子考上个好大学,长大后有出息……这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儿子无限、深深地爱!!!打着
我的心里比打翻了五味瓶还难受,不禁想起了那次——
那天,老天生气,下起了滂沱大雨,还打着让人心惊胆颤的闪电,可我却发烧了,整整40度!妈妈见了,心疼地对我说:“儿子,你等着,妈妈给你买退烧药去!”说罢,她穿上雨衣,到十多里外的药店去买药。狂风席卷着万物,加上雨叔叔的倾盆大雨,再加上雷公公的怒吼,她怎么去啊?这纯属是“鸡蛋碰石头”啊!我迷迷糊糊从窗外看,啊!她那弱小的身躯顶着狂风,时而被吹退半步,可她还是坚强地走啊,走……
终于,她回来了,我望着妈妈,雨衣已经破了,头发、全身都湿透了,那衣服紧紧地贴在她的身上,她笑着对我说:“儿子,我……”话没说完,他就倒下了……我的病很快就恢复了,可她却发烧了,42度!!!我的心里非常难受,就问:“妈妈,您为什么非要这样呢?”她听了,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我宁愿自己生病,也不让我的宝贝儿子生病!”我听了,大哭……这便是我对母亲的无穷的感激……
我们要多听话啊!母亲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都敢为我们丧命,我们应该知道母亲为我们做了多少,生我们的时候,那是多么痛,一刀一刀割开她的肉,母亲操劳了一辈子,都是为我们好,一句句温厚的提醒,一顿顿的家常便饭,一件件充满爱的毛衣……
我想在这里深深地对您说一声:“感谢您!”您给我了一切,没有了您,就没有我,您对我的爱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母爱,是温柔的话语;母爱,是充满爱的港湾;母爱,是心灵上的创伤……
母爱,最伟大的爱。
三袋米观后感 篇17
一、 创设班会情境
当屏幕上出现一位可亲可敬正在拉小提琴的长者时,学生的目光全部都集中了,这不是最好的开场白吗?当学生带着疑惑的问号时,教师展示出这位长者在水稻田中的一幕,想必每位学生都已经知道,原来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学生的思维第一步靠近班会的主题)
二、 切入班会主题
美有很多种,一篇优雅的散文给人以美的享受,一首动听的乐曲让人心旷神怡,一本工整的作业让老师在工作中体验美!还有很多很多。(展示图片)意境美的、自然美的等等,引导学生感受愉悦的心情。
(话峰一转)有很多的美愉悦的是人们的心灵(引导学生说出:救助落水儿童、用生命捍卫祖国尊严,等等震撼人们心灵的美),
进而话锋再一转,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美,引导学生说出:随手关掉没人使用的水龙头是美的,随手关掉没人使用的电灯是美的,吃完餐盘中最后一粒米也是美的—————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餐盘中的美”(点明班会主题)
提出问题:
(1)你知道一颗稻穗上有多少粒稻谷吗?
(2)我们吃的米饭需要多少道工序?
带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观看水稻生长全程的图片,从优选种子———育苗———田间施肥———插秧———田间管理———喷洒农药———收割———运输———储藏等等环节,最后通过食堂师傅的手,才会到我们的餐盘中来。让学生感悟粮食来之不易,虽然今天早已不再是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时代了,早已是机械化的农业耕作,但是我们的盘中餐仍是粒粒皆辛苦的,通过图片的展示,触动学生心底的良知,比单纯说教的效果好得多。
三、 深化主题,激发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
展示系列图片,第一幅:学生们喜爱的歌星梁咏琪与山区贫困儿童在一起的.场面,唤醒学生的爱心,让贫富的差别激发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让爱心促动节约粮食的行为。虽然,现在的学生还没有梁咏琪那样的能力来救助贫困儿童,但他们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此可以展开议论,让学生阔谈他们的看法,老师也不妨不失时机地发表自己的感想—————如果画面上的孩子们能吃上你们每天不慎倒掉的饭菜多好啊!在这里运用了没有说教的教育方式,但却能收到比说教更好的效果。因为这是老师的感想,而不是老师教学生如何去做,这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在这里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粮食的故事,比如看电影《天下粮仓》有感,曾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等等,意在让学生感悟粮食的重要性,知其重要才会重视,这是很平常的心理,只是需要老师来点拨而已,但要抓住最好的点拨时机方可见成效。还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民族是从贫困中走出来的。(讲述建国初期中国贫困状况,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禺节约粮食之中)。
四、班会的尾声
展示对比画面: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场面与机械化耕作场景,定格画面———水稻图片。
班主任话语:虽然现在早已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耕作方式,但是我们的盘中餐,仍然是粒粒皆辛苦的,让我们一同大声朗诵,从三、四岁时我们就能倒背如流的那首诗词吧!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节生动的主题班会在这朗朗的古诗词声中结束了,留给学生的是感悟、是反思、是节约意识的激发、是节约行为的触动。这不正是这个主题班会的目的所在吗?
附:为了让班会留给学生更深的印象,并从中学到知识,接下来设计有关农作物知识抢答,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进行。
-
欲了解三袋米观后感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三袋米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799918.com/haojuzhaichao/123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