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网 > 地图 > 好句摘抄 >

李白观后感

李白观后感

时间: 2025-06-17

最新李白观后感(集合十篇)。

李白观后感 篇1

最近读了《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看完后意犹未尽,这本书从月亮、少年、行旅、英雄、愁楚、多情等多个方面,展示了李白身上瑰丽的生命之力和潇洒的一生。

有人说李白的一生聚集了巨大的矛盾,他在矛盾中不断碰撞,即使头破血流也不愿意回头。而我看李白,他是那么真实,不污浊,不委屈,不世故,不圆滑,这是生命本来的模样。

在李白的诗中,我见过盛唐的景,尝过离别的痛,领略过万里山河秀丽的风光,也感受到李白豪迈奔放的自由。他是少年,他写“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是酒仙,他写“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是侠客,他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是浪子,他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简单的文字背后是他大起大落的人生,恣意张扬的行为里隐藏着他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即便如此,他依然自信骄傲,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想活出的`样子。

余光中曾写道:“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活着一个李白,想要追求梦想和自由,渴望在现实生活中一展才华。岁月可能会磨平我们的棱角,但只要我们心怀理想,乐观向上,踏实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我们终究能像李白一样,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一个站在巨浪前面不改色的少年,是李白,是你,是我,是所有身处逆境,仍然感恩与热爱生命的人。如果能重来,我也想活成李白。

李白观后感 篇2

静夜,我独倚寒窗,借一盏明灯,抿一口香茗,铺一本书卷,静阅这本久不铺展的《李白传》,回顾李白的荣耀人生。

窗外,一轮明月遥挂于墨蓝夜幕之上。皎皎如水的月光下,我似跌入一个深黑的无底洞,却在眨眼间瞥见一白衣少年。莫不是太白,又怎会如此熟悉?也罢,就这番简短地观其一生吧。

少年时的李太白,山一程,水一程,锦绣玲珑……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山间清泉叮咚,碧空飞鸟掠过,一派好风景。李白仍是一袭白衣,头上一顶竹笠,肩头一箱书籍,跋山涉水,一路奔波,上那戴天山,寻那老道。这戴天山上犬吠不止,如若浸泡在水中一番,响彻整个山岭。桃花浸满露珠,灵动娇美。林子里枝繁叶茂,不时有白鹿穿梭其间,令人流连忘返。瀑布高悬于绝壁之上,可谓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啊。李白来到一座小小的道观门前,轻叩大门,无人应答,只得留下一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满心失落,下了山。

中年时的李太白,梦一生,念一生,飞花落红……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年的李白不知是荣是悲,他中年时诗作如山,篇篇为绝唱。只可惜,三首《清平调词》断送了他的荣耀仕途。仕途坎坷,他却始终隐忍了下来。只因他不明白,一世荣华富贵,便一世提心吊胆,一世不敢放纵感情。他满怀希望地回家,却始终是失望至极。妻子许月病卧床榻,苍白的面庞已无半点生机。不下十日,纵使太白再多哭喊,那榻上佳人也无法再睁眼拥他入怀。他不知流了多少泪。有一天,他止住了泪水,他的心不再疼痛,这颗心随着许月的离去行将就木。纵使仕途多舛,但仍可以重来;即使丈夫哭喊,佳人不再重生。一首《蜀道难》,愈了他仕途之伤,却愈不了佳人之死。她就像落花,永远辗尽他的心。

晚年时的.李太白,荣一世,悲一世,荣耀青松……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与宗姬相别离多年,太白被无罪释放,却已年过花甲。太白与友人一道乘舟回乡,两岸绝壁,树枝生侧,时不时有一两声猿啸。快马加鞭,太白终于回到宗姬身边,总算过几天清闲日子。苦长乐短,不久之后,李白因过度劳累又年事已高,在病榻上缓缓阖上双眸,一代诗仙就此陨落。李白辞世百余天后,唐代宗李豫的诏书传来,请他入宫为官。只可惜了这大好人才。

周围仍是盏明灯,眸中却噙满泪水。我叹道:“人生可如此繁华,却终归如此廖落。纵使荣耀又如何,还不是……”

不,绝非如此。荣耀,永远是荣耀,一身莲之君子气,纵使陨落又如何,不还是可以在人心中重生?

时光潋滟,岁月荏苒。漫溯历史的川流不息,穿越千年低吟浅唱。那就在书中,在《李白传》中,与太白一同与风云长啸,作诗唱曲,鄙人不才,见笑。人生几何怅苦短,孰能弃妄谈笑间。

看淡人生坎坷,看破世俗红尘,就像这大唐的荣耀,超然脱俗,做一朵荣耀青莲。

李白观后感 篇3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叫《李白》。

如果大家能被几首唐诗,里面肯定有李白写的诗。在我眼里,李白又是个朋友满天下的人。他一生就是在饮酒、作诗、交朋友中度过的。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的手去帮助别人。

李白又被人们称为诗仙、诗豪,写的诗十分有名。他和杜甫被称为大李杜。他通常作诗的时候喜欢喝酒,写出来的诗栩栩如生,所以人们喜欢他写的诗。

这本书中《思亲还家》这个小故事让我深有感触,这个故事主要写了李白思念家乡了想回家。他为了回家,连自己的官都不要了。看出了李白喜欢家乡,我也是和李白一样。

李白观后感 篇4

李白的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

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

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观后感 篇5

这本书用童话的方式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李白的一生以及他的诗词,让我们身临其境。全文以楚杏白爷爷陷入绝境,需在虚拟世界破解李白密码为线索,一环扣一环,带我们游历了李白跌宕起伏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且写的'十分生动详细,深入人心。

文中,我最敬佩米多,他遇事沉着,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困难,胆大心细,会用身边的东西保护自己和同伴。为人开朗,十分有礼貌。当发现有人控制自己和同伴时,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分析并继续破译密码。一路上,他们历经了无数困难,都是团结一心,共同化解。通过米多对李白古诗的分析与总结以及对李白密码的理解,大家才救出了楚杏白爷爷。

当然,王大威和舒娅也毫不逊色。他们共同努力,勇往直前,协助米多,一起对抗险恶小人。舒娅聪明伶俐,对李白的诗赋知道甚多,善于总结,机敏灵活,优雅大方,知书达礼,是米多的好帮手。王大威虽然不算聪慧,可他勇敢,努力保护同伴,敢于猜想,用尽全力帮助米多破译密码,重情重义,也帮助了他们不少。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知晓了李白跌宕起伏的人生和他那时而豪放,时而忧愁,时而欢愉,时而悲伤的诗篇。

它,是一本拥有着智慧,拥有着勇气,拥有着情义,当然,也拥有着让人身临其境的诗赋的书。

李白观后感 篇6

从我第一次接触诗歌起,口中就经常吟唱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这个〝诗仙〞带我走近诗歌的世界,通过他的毛笔领略大唐的山山水水,通过他的文采看世间的风风雨雨。但我不曾真正了解过李白,所以假期中我亲身走近了李白,才真正领略到李白的伟大。

我所想象到的李白总是有着苍颜白发,布满皱纹的手轻抚着胡须,站在船头,布衣随风飘浮,在群山中穿梭,吟咏着诗歌。别看李白的老年时代饱含了传奇色彩,他的.童年同样不一般。传说李白出生的时候,有长庚星带着耀眼灿烂的光芒划破夜空突然坠落近李客(李白的父亲)的宅院并且李白的母亲生产前也梦到太白金星从天落入她怀中。这样不寻常的出生或许奠定了后来李白的伟绩吧!少年时的李白聪明过人,一次宴会上更是随即赋诗一首,得到了众人的称赞,也从此有了〝神童〞的美誉。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在山水中消磨寂寞和痛苦,在山水中挥笔疾书,留下了许多精品。他在游峨眉山时写下《登峨眉山》,〝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写出了峨眉山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他在游览散花楼时写下《登锦城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写出了散花楼的雕栏绣户,气派壮观;他在登上岳阳楼时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他在登上庐山,在香炉峰看到瀑布从断岩陡壁上飞流而下是写下了那千古流传的《望庐山瀑布》抒发了他隐逸仙居。出世脱俗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的热爱;他在畅游金陵时,思索着这儿曾上演的一幕幕轰轰烈烈的兴亡成败的历史悲喜剧写下了《月夜金陵怀古》等诗。迄今为止,李白已辞世大约一千三百年了,虽然无人知晓他死于何年何月何时,虽然无人知晓他是怎样死的,但人们一直爱戴着他,为他编了个浪漫的归宿。他卓越的诗情和才华,豪放洒脱的胸怀气度和浪漫的情怀构成了盛唐文化魅力的所在。现在我心目中李白不再是那个满脸忧愁,苍颜白发的老人,而是一个双目有神,胸怀斗志,浪漫潇洒的〝诗仙〞。

李白观后感 篇7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这里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所有这些诗篇,都无不是以理想的光轮使日常生活题材焕发出诗意的丰采。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这位伟大的漂泊者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笔横扫,狂飙突进,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在诗里,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李白观后感 篇8

在我心中有一个形象,他狂傲不羁,风流倜傥,清高自赏。他的诗横扫千古,他的剑纵情天下,他的酒自由洒脱。他,就是李白。他身着一白衣,执一壶醇酒,傲然立于天地之间。

读你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仿佛正面对着波涛汹涌的黄河;读“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我感到你心中千丝万缕的.忧愁;“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你对孤寂的向往令人心生敬佩。

你爱月,你的诗里溢满了月光;你爱酒,你的诗里荡着酒香;你爱剑,你的诗里充满剑气。“酒入愁肠,三分化作酒气,七分酿就月光,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李白,这是千年之后,人们对你的称赞。一杯酒成就了你的风华绝代。

翰林遭贬,你喝酒“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赐金遣回,你喝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流放夜郎,你喝酒“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

想当初,你把酒临风,衣袂飘飘,豪情万丈,让高力士脱靴,贵妃研墨。何人有你这般魄力?何人有你这般狂妄?又有何人,有你这般才华横溢,名垂青史?

那一夜,不知是醉酒还是失足,你让明月成了自己一生的句号,你举头望的是明月,你举杯邀的也是明月,最后你的脚步,也随着明月而止!

我喜欢李白的风流,喜欢他一生放荡不羁,更喜欢他的不可一世。这位青莲居士,在我心中,永远是一朵不谢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李白观后感 篇9

在我眼里,李白是个很聪明的人。他10岁就会背四书五经;别人要背一天的文章他一小时就会背了。可他却很贪玩。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奶奶在用一根很粗的铁棒磨绣花针,在老奶奶的点化下,他领悟到了“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道理。从此,他就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代诗仙。

在我眼里,李白是个剑客。他出生在胡地,父亲是个商人,在经商途中经常会遇到强盗,所以从小父亲就教他练剑,以后又拜师学艺,练就了一身好剑术。后来,郭子仪因打抱不平被关进大牢时,李白仗义将他救了出来。

在我眼里,李白又是个朋友满天下的人。他一生就是在饮酒、作诗、交朋友中度过的。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的手去帮助别人。

李白的一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李白的一生又是浪漫的一生。李白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篇,还给我们留下了他那传奇的故事。

李白观后感 篇10

《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的一部作品,读完这本书,我的心里有很多的感触。李白和杜甫是我们都知道的诗人,郭沫若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作家,那么作家眼中的诗人们是什么样的呢?

中国每一朝代几乎都有一种代表性的文体,汉赋、魏晋小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朝诗歌最胜,李杜又是唐朝诗人中无法超越的'双峰,为人赞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捧为诗圣,史上研究分析李白杜甫诗文的文章专著是数不胜数。

手中这本《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1971年就写成的作品,除了一些短诗词,此书可称为是他的封笔之作,而且此书是在郭沫若的两个儿子郭民英、郭世英相继自杀后著成的。人在痛苦时会作情感转移,或寄请于工作,或寄情山水,或寄情与文字,或寄情烟花柳巷,或寄情故纸堆,或寄情政治对于文人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寄请于文字古籍学术,当年鲁迅就曾抄古碑排解苦闷彷徨,沈从文解放后研究古代服饰放弃文学创作远离政治。

这本《李白与杜甫》却有别于郭沫若的那些听命文学、口号文学、政治论文,仿佛回复了他早期的部分张扬与反叛的个性,隐含着痛苦的倾诉与反思。

有一种痛苦叫丧子之痛, 有一种解脱叫寄情古籍。我想这本书也许就是郭沫若寄情于李白杜甫的诗歌和古文献来转移丧子之痛的产物。这本书既是诗论又是史论还是诗人传记,再夹杂一些个人感情寓意在里面,所以此书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广受争议也就不足为奇了。(OK语录网 Www.968OK.Com)

本文来源:http://www.799918.com/haojuzhaichao/12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