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网 > 地图 > 好句摘抄 >

朱熹著名诗句

朱熹著名诗句

时间: 2024-04-13

朱熹著名诗句36条。

这里是关于“朱熹著名诗句”的全面解析由好句摘抄网编辑为您提供。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很多无法超越的诗篇。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期望本页上的句子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

朱熹著名诗句(1--18条)

1、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2、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

3、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4、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5、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6、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7、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8、记得孤山山畔景。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

9、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专指理言,是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 。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10、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11、12、念奴娇——朱熹

12、怪是春来常不醒。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

13、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14、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15、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16、而今白发羞垂领。静里时将旧游省。

17、过里社,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

18、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④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个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

朱熹著名诗句(19--36条)

19、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20、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朱熹认为,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21、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格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行为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22、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23、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

24、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25、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26、11、水调歌头——朱熹

27、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含有艺术美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朱熹探讨了文与质、文与道的问题。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朱熹还多次谈到乐的问题。他把乐与礼联系起来,贯穿了他把乐纳入礼以维护统治秩序的理学根本精神。朱熹对“文”、“道”关系的解决,在哲学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前人。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

28、“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由朱熹的弟子对朱熹读书法所作的集中概括。其中循序渐进,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量力所至而谨守之”;三是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熟读精思即是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切己体察强调读书必须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着紧用力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二是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居敬持志中的“居敬”,强调读书必须精神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守。“朱子读书法”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对于读书方法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合理的内容,值得我们借鉴。

29、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30、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31、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32、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33、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34、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35、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36、朱熹的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

本文来源://www.799918.com/haojuzhaichao/63899.html